鱼苗培育包括从脱膜开始,鱼体卵黄囊逐渐吸收消失,鱼鳔形成,游动能力增强,到夏花鱼种为止的阶段。每亩放养100万-110万尾水花,经25-30天的强化培育,可生产出70万-80万尾2.3-2.5厘米的夏花鱼苗。
一、放养前准备
1.池塘条件 鱼苗池面积一般以2-4亩为宜,深度1.5米,池塘淤泥厚度小于20厘米,池底平坦,池埂坚固结实、不渗漏。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水方便。
2.池塘清整和消毒 放养前20天左右排干池水进行暴晒,杀灭池底的有害微生物,加速一些有机物的分解,提高底质的肥力。清除池埂周边的杂草和池塘中的杂物,对池埂进行加固处理,以便于拉网操作。暴晒5-6天后,进行干法消毒,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
3.加注新鲜水 消毒一周后加注新水,进水口用60目网片布过滤,防止有害生物随水带人。第一次加水不要过多,30--40厘米即可,这样有利于快速肥水及永质调控。
4.培肥水质 一般来说,经过暴晒和消毒的池塘注水后7一10天就会出现大量的浮游生物,水色呈茶褐色。水色的深浅与天气有关,天气晴好,水色变深,反之则较浅。对于清瘦的水质,在鱼苗下塘前可增施经腐熟处理的有机肥,水质培肥后,含有较多的浮游生物,特别是鱼苗开口饵料生物,就可以放养鱼苗。
二、鱼苗放养
1.放养规格 鱼苗脱膜后2-3天,体长约7-10.5毫米,体重约2毫克,此时鱼体带有卵黄囊,腰点(鳔)还没形成,无法灵活游动。
2.放养时间 鱼苗放养时间宜选择在晴天上午,最好能有连续几天晴好天气,这对提高鱼苗成活率非常关键。
3.放养密度 每亩放养100万一110万尾水花为好,池塘条件较差、水质不肥要减少放养数量。
4.放养方法 水花一般采用尼龙袋充氧运输,打开袋口前应放在水面泡20-30分钟,以缓冲水温,防止温差过大引起鱼苗应急反应。放养时,让水花鱼苗随水贴水面流入池中,切忌悬空跌落入水中。
三、饲养管理
1.饵料投喂
浮游动物是鱼苗的开口饵料,刚开始只能摄食小型浮游动物,以后随着生长,可以摄食较大的浮游动物。此阶段以泼洒豆浆为主,豆浆的作用实际上是肥水,因为鱼苗还无法摄食豆浆颗粒。
当鱼苗长至1.5厘米左右时,开始发生食性转变,逐步由肉食性过渡到杂食性(肉食性鱼类除外)。鱼体游动能力显著增强,活动范围由下塘初的“贴边”向池塘中间扩散。此阶段泼洒豆浆也要由“溜边”改为向池塘中间泼洒,黄豆用量每亩每天4.5-5公斤,分2-3次磨浆泼洒。
鱼体长至1.8厘米时,鱼苗已变为杂食性为主,要加大豆浆投喂量,每亩每天5-6公斤,分2次全池泼洒即可。
泼洒豆浆应密切关注鱼类生长动态及天气变化情况。池鱼密度大,应适当调整投饵量。天气晴好,鱼苗活动强,应加基;阴天多云,则应减量;雨天可以少喂或不喂。
2.水质管理
鱼苗以浮游生物作为开口饵料,因此需要保持水质的肥度,即保证有足够的饵料生物。培育浮游生物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增减泼洒豆浆量控制,这也是主要的、有效的方式;二是通过追施有机肥,培育水体浮游生物。鱼苗培育阶段需要25-30天,期间要加注4-5次新鲜水,一般每次加水15-20厘米,最后水位控制在1.2米以下,便于以后拉网操作加水一方面扩大了鱼苗的生长空间;另一方面改善了水质,促进鱼体生长。在鱼苗培育后期,加水后可可以看到鱼体猛长,所谓的“寸水寸鱼”。
3.拉网锻炼
由于水花计数的随机误差较,和池塘条件的差异性,每个池塘自鱼苗实际数量变化有较大的波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鱼苗的生长,也不便于生产管理,因此需要拉网检查,对池塘养殖密度作出及时调整。同时,拉网操作也是对鱼苗体质的一次锻炼过程。实践表明,经过拉网锻炼的鱼苗具有较好的长途运输耐受力。拉网锻炼时间选择在鱼体长2.0厘米以上进行,操作要谨慎小心,动作速度要慢。鱼苗分塘或出售前至少要有1-2次拉网煅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