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产研究院黄海海产研究所数年来的研究和总结,发现海参养殖多在冬春季低温、不摄食的情况下发病,这是由于刺参的养殖生态环境的不稳定和刺参自身适应能力所造成的。2004年入冬以来,我市部分海参养殖区就曾经出现了海参肿嘴、烂皮、排脏、不摄食,形体萎缩乃至死亡等病害,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各养殖业户在秋冬季节水温转换的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做到“冬病秋治”,以保障海参的安全越冬。海参越冬应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改善底质环境,彻底清淤。
海参系底栖生物,长期底栖生活,而病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也主要集中在池底,这是造成疾病繁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首先使池底环境正常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病害发生。我市有很多参池从建成就从未进行彻底清淤,池底的污泥及海参粪便层深达几厘米或十几厘米厚,给池水水质造成很大影响,会降低池中的溶解氧含量,导致氨氮或硫化氢升高,容易造成海参发病。对污染严重的参池,最好采用吸浆泵或吸泥船,将底层的污泥、粪便及杂藻全部清除出参池以外,并做到彻底消毒。
二是施用抗生素。
海参在季节变换水温骤变的情况下,容易受到细菌病、寄生虫病、霉菌病等病害的影响,各养殖业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清底、消毒的基础上,筛选高效、低毒的抗菌药品,在海参冬眠前投喂口服抗生素药饵,从而使海参体内积累一定浓度抗菌素来增强冬季抗病力。
三是加强日常管理。
通过提高水位和加大换水量来提高水温、控制池水水质,遇突然降温前,要特别注意提高水位。要经常巡视池底状况及海参活动状态,定期测量水温、盐度等各项指标,加强卫生消毒管理,对个别发病的海参及时处理,发现问题及早解决。
在刺参越冬过程中,可视具体情况参考选用协会八月十日第五期信息推荐的微生物制剂和九月十日第六期信息推荐的参安一号(海参生态基)、参安二号(海参化皮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