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河涌里捕获到三条怪鱼,嘴巴长得有点像鳄鱼,叫起来像鹅或者青蛙。”家住神涌村的吴先生致电本报称。 记者昨天下午在吴先生家中看到了三只“怪鱼”。大的两只体长约30厘米,栖身一只白色方形塑料桶里,最小的一只也有20厘米长,被放在了吴先生家的鱼缸里。怪鱼头部圆大,背部通体漆黑,腹部有黑白鲜明的花纹,五条鱼翅很尖锐,嘴上有特别细小的牙齿,当吴先生把其中一只抓在手中时,怪鱼发出嘹亮的叫声,呱呱,真有点像青蛙一样。 “由于村边河涌直通向山里,我经常在河涌里撒网,偶尔也能逮一些小鱼、泥鳅之类的。”吴先生介绍,“前几天不是一直下雨吗,6月27日我拉起网发现里面竟然有三条大鱼,刚拉上来时,这条最大的鱼很生猛,光想咬我。”吴先生让附近住着的一些广西渔民看了三条怪鱼,也让本地一些老人看了,“都没有见过,不知道这是什么。” 但一家水族馆老板杨先生看了记者拍下的照片后,一眼便认出:“这是清道夫,又名垃圾鱼。”记者随后在网上搜索“清道夫鱼”的照片,经过对比发现吴先生捕获的怪鱼确实为“清道夫”。 据悉,“清道夫”又名吸盘鱼、垃圾鱼、琵琶鱼、琵琶鼠鱼,鲇鱼科,属夜行性鱼类,原产拉丁美洲,以藻类为食,也寻觅底栖动物,是水族箱中忠实的“清洁工”。同时,由于其体格健壮,一天能吃掉3000至5000粒鱼卵,也能大量吞食鱼苗,因此威胁着其他鱼类的繁殖生长,目前“清道夫”在江河中没有天敌。 从吴先生捕到的三条清道夫体长推测,其或已危害了不少本地鱼类。农渔部门提醒市民,不要把一些外来鱼种投到河涌中,这将会影响本地物种的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