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的淡水养殖大国,因地理和自然环境各异,各地区的鱼类品种、格局各有特色。北部区主要是耐寒的冷水鱼类如狗鱼、大马哈鱼、鳕鱼等;而东南区主要生长喜暖性的亚热带、热带鱼类如鳗鲡、黄鳝、罗非鱼等。虽然当前发达的交通工具让各地区的鲜活海产品进入全国消费市场已成为可能,但空运的高成本、汽运的小车载量、船运和火车的速度慢等因素影响了鲜活海产品在异地的消费量和消费价格,成为各种特色海产品开拓异地消费市场的制约因素。
可见,运输过程中,既要保证鲜活海产品不受运输时间的限制,提高运输成活率,又要能进行批量运输,降低运输成本,这就得为鲜活海产品构建储运生态系统。
1、鱼类储运生态系统——保温集装箱
鲜活海产品的长距离运输对储运设备要求很高,只有保证运输成活率才能有效降低海产品在这一环节的损耗成本。另外,为降低运输成本,长途运输鲜活海产品的装载密度一般都比较高,鱼类在拥挤的环境下容易伤亡,因此对车载水环境进行调控非常关键。
在“鲜活海产品长距离物流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示范”项目研究中承担相应工作的新疆奔腾生物技术公司总经理马允认为,“这有赖于通过人工构建鱼类储运生态系统来实现。”马总介绍,储运生态系统的运用实体为“海产品长距离运输保温集装箱”,其结构分为设备间、押运间和货物间。设备间是能源供给系统,包括制冷箱、风箱、能源保障应急系统等。押运箱设置有电脑智能调控设备,同时也是押运人员的工作、休息间。货物间的技术核心是水处理系统,主要进行水体颗粒物去除、增氧、控温、杀菌等操作,以维持活鱼的良好储运环境。“该项技术要求清楚不同海产品的代谢机制,才能对运输环境进行有效调控。”
据介绍,集装箱采用通用型设计,不仅适用于活体海产品,还适合瓜果、蔬菜、鲜花、鲜肉等鲜活农产品的长距离保活、保鲜运输。同时可运用在海运、公路运输系统,实现了铁路、公路、海上三个运输渠道的顺利对接。
2、活鱼运输集散中心——实现鲜活海产品“从塘口到市场”
要实现鲜活海产品“从塘口到市场”,还得借助集散中心来实现货物的中转和市场流向。马总介绍,目前我国已经确定烟台、湛江和佛山南海为三大活鱼运输汇集中心,并在不同区域的重点城市建立了物流集散中心。北方地区的城市物流集散中心主要包括北京、郑州、西安、兰州、哈尔滨、长春、乌鲁木齐等7个城市。华南地区的海产交易集散中心主要包括海南海口、琼州,广西南宁,广东湛江、潮州饶平、佛山顺德和南海等地。马总分析,目前广东的海产物流发展很快,现从事海产物流的企业为20~30家,年运输量预计在40~50万吨以上。海产物流的不断完善,运输组织和产业化运作的不断成熟,并通过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建立活体海产品物流集散网络,将助推全国统一海产品市场的建立。
3、南鱼北调、北鱼南运——优化区域渔业经济布局,提高生活质量
业内人士分析,鲜活海产品运输系统的完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是打开了国内的消费市场,实现产销两旺。下游的农户、中间商、物流公司,上游的经销商等整条产业链都将实现长期营利,从而推动海产业的持续发展。
二是优化区域渔业经济合理布局。通过人工构建鱼类储运生态环境,实现在我国南北方不同气候、水温、水质条件下鲜活海产品的高密度运输,整合了国内的渔业资源,促进我国南、北特色渔业生产的发展。
三是提高民众生活质量。现代海产运输系统的建立,将有助于实现“南鱼北调、北鱼南运、塘口到市场”的目标,并通过建立产业化示范基地,逐步形成全国统一海产品大市场,降低优质海产品价格,改善民众饮食结构,提高人们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