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鲡养殖有精养池养殖(水泥池)和土池(经改造后的标准化池塘)两种模式。而两种模式将3~5厘米的乌仔苗在保温池经140天培育成大规格鳗苗(每30~100尾/公斤)方可投放到面积比较大的精养池养殖(水泥池面积0.5~0.75亩)和土池(面积5.0亩~6.0亩)养殖成商品鳗。
经培育后鳗苗投放到大的面积养殖有个运输过程,运输距离有远有近,鳗苗与四大家鱼的运输又诸多不同。本人经过多年长途鳗苗运输,总结运输成活率达到99.5%技术小结如下。
一、运输过程与方法
1.运输线路的勘查:重点勘查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运输鳗苗车需要行走多长时间,有几处可供加水的地方(指山泉水),氧气的需要量,驾驶员素质、以及车辆保养情况都要事先进行全面了解,同时还要综合不同季节、天气、水温做出适当调整,制定有效的运输计划,以及遇到突发性情况及时处理技术措施。
2.运输前准备、工具的检查:主要检查运输鱼篓是否完好无损、有无漏洞、蓬布是否漏水;氧气减压表是否能正常使用、氧气圈内的氧气是否均匀都要逐一认真检查,避免由于上述某种原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欧洲鳗苗运输前拉网锻炼:在计划好出塘日期后的前2天,应停止投喂饲料,让鳗苗体内的食物、粪便排出体外,并进行拉网煅炼,每天1次,连续2d。
4.鱼篓、氧气的安装:将鱼篓清洗干净,装入1/3的山泉水,保持篓内良好水质,减少鳗苗在运输途中因缺氧造成的死亡,提高运输成活率。再加1/3池塘水,水量占整个鱼篓的2/3,调节水温使鱼篓内的水温与鳗鱼池的水温基本相同;然后再把氧气减压表安装在大氧气瓶上,氧气通过减压后经高压软管输送到氧气圈,使篓内的氧气均匀分布在水中;同时将未加碘的食盐每篓用量1公斤,在小桶内充分溶解后泼洒在鱼篓中,让鱼篓内的鳗苗在运输途中进行苗种消毒;并用适当数量的石头或较园的硬性物体压在氧气圈上,防止鳗鱼苗从氧气圈底部将氧气圈顶上来,造成鱼篓底部鳗苗缺氧死亡,而氧气圈上部氧气过量,水中气泡过多,鳗苗窜出水面,消耗体力而死亡。
5.装苗数量与路程:运输距离200~250公里,时间在3~5小时内。
(1)水温在25~28℃之间,鳗苗规格每公斤在80~100尾,每篓装180~200公斤;鳗苗规格每公斤在50~80尾,每篓可装160~180公斤;鳗苗规格每公斤在30~50尾,每篓可装140~160公斤。
(2)水温在28~30℃之间,鳗苗规格每公斤在80~100尾,每篓装150~180公斤;鳗苗规格每公斤在50~80尾,每篓装130~150公斤;鳗苗规格每公斤在30~50尾,每篓装100~130公斤。
6.每篓装好鳗苗:可用100﹪原生木浆的3层柔软强韧的卷纸或抽纸约0.1米粘上可食用的调和油投放到水中,其目的是纸粘上油后可消除在运输途中鳗苗产生的大量气泡,减少在运输途中由于鳗苗产生的大量气泡覆盖在水表面上而造成鳗苗缺氧死亡。
7.运输途中检查:在整个运输途中每隔1小时随车人员要认真查看每个鱼篓鳗苗的活动、氧气、水温情况,同时带好必要的用具:如捞海、下水裤、小水桶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8.欧洲鳗鱼苗入塘:运输到达目的地后,要提前组织人员准备好卸苗工具。在卸苗前一定要先用温度计测量鱼篓内的水温与池塘的水温是否相近。若温差超过±2℃时,要进行水温的调节,把池塘的水顺鱼篓边缘缓慢加入鱼篓中,再把鱼篓内的水提到篓外,如此反复多次,直至鱼篓内的水温与池塘的水温小于2℃方可卸苗入塘。
二、小结
1.土池欧洲鳗鱼养殖与精养池不同,从投放到池塘养成商品规格需一周年以上甚至更长,因此无需每年都投放鳗苗。
2.运输鳗鱼苗每篓150~180公斤,在整个运输过程中,装苗数量与运输路程的距离成反比。运输路程每增加50公里,每篓装鳗苗数量减少20~30公斤;反之运输路程每减少50公里,每篓装鳗苗数量可相应增加20~30公斤,以此类推。
3.鳗苗出塘运输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月初,此时的水温在25~28℃左右。要避开中午高温时段运输鳗苗,造成运输途中死亡。装鳗苗时间选择在下半夜开始进行,卸苗时间控制在凌晨,因为这个时间段温度相对较低,有利于鳗苗运输和鳗苗投放鱼塘,以确保提高运输成活率,为提高养殖鳗鱼经济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