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育苗
幼体培育密度以3 000~5 000个/升为宜。进入面盘后期 幼体时,尽快接到采集片上。投放幼体的数量按后期面盘幼 体计算,每平方米育苗池投3万~4万个。幼体数量要严格控 制,密度大饵料不足会造成稚鲍生长缓慢,密度小则会影响生 产效益。接苗后遮光,原水充气培养2~3天,待幼体全部变 态匍匐后开始常流水。每天用调光帘控制室内最高光强在1 万勒克斯左右,不低于2 000勒克斯的照射每天要力争保持13 小时以上,以保证稚鲍期饵料的繁殖补充。在培育期间采取 大量充气,不仅可增加溶解氧,还可使池海产生内流动,有利 于稚鲍的生长。一般情况下2个月左右,稚鲍可生长至4~6 毫米,个别达7毫米。这时采集片上的饵料也差不多被舔食 干净,需要进行剥离。
二、饵料培养新工艺技术
常规工艺中,底栖硅藻的扩种接种培养在室内进行,新工艺 采用海上采种培养,这种方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两个年度生产 用池时间冲突的矛盾,而且还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 率。海洋中底栖硅藻种类丰富、适温范围广,用其饲育鲍效果 好,且高温期不易脱落,有利于延迟稚鲍剥离时间,增大剥离规 格。
在烟台海区进行鲍常温育苗,底栖硅藻的培养一般在5月 中旬进行,此时海上水温为15℃左右。将饵料采集片刷净装框 后,全部挂到浅海养殖筏架上,吊挂在水下3米左右。一般情况 下,每星期到海上摆动一次,减少浮泥对硅藻附着的影响。6月 上旬,当饵料框上的硅藻生长到浅黄色时,将饵料框全部移入修 整完好的育苗池。移入时间最好选择阴天的清晨和傍晚,以免 硅藻的干露死亡。将框架移入育苗池摆放整齐后,依次向回水 池加2×10-6的敌百虫和400×10-6的碳酸氢铵,进行水循环, 循环12小时倒池一次,清除脱落物和被药死的动物,再向回水 池加400×10-6的碳酸氢铵,循环12小时,待附生动物被全部 杀死后,摘除其尸体,倒池清池后转入强化培养。
三、稚鲍剥离及剥离后稚幼鲍培育期换水量的改进
剥离后即在育苗池中采取大充气加常流水和循环水相结合 的措施进行培育,将常规工艺技术要求的日换水量达到10倍培 育水体,减至日加换水量最高可不超过3倍。采取以循环水为 主的方法使池水大流动,日流动保持在20小时以上,这种方法 在越冬期可节约大量能源。
四、底栖硅藻的强化培养
屋顶透光率高、窗户面积大,为底栖硅藻生长提供了保障, 光强的白天和阴雨天气用遮光帘调光,将常规工艺技术要求光 照不超过2 500~3 000勒克斯,提高到日最高光强10 000勒克 斯,为防止由于光强造成绿藻的大量繁生,可以采取经常上下倒 置饵料框方向的措施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