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海马为中型个体,体长最可达18—20厘米。躯干部体环11节,尾部40—41节。体上各骨环略呈突起状,除头部眼上方及颊部下方的小棘发达外,其余各棱棘均不明显。背鳍发达,鳍条20—21。胸鳍短宽略似扇形,鳍条17—18。身体一般为黑褐色,也有灰白色或淡黄色,小苗多呈金黄色。本种海马与其它种海马最显著的区别是两边体侧第1、4、7节背方小棘基部各有一黑色大斑点,身体呈灰白色时更为明显,故称三斑海马。
生态习性
斑海马繁殖力强,生长迅速,是目前人工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它广泛分布于我国福建省、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栖息水域较浅,约50—60米以内。
适温范围:海马适于生活的水温范围一般为20—30℃,但不同种类之间和各个发育阶段有所差异。
海水比重:海马对海水比重的要求,一般为1.006—1.027极限为1.003—1.029。初生苗最好在1.009—1.025之间
光照和pH值:光照强度一般在500—2000米烛光之间。pH值在6.5—8.0为宜。
水质及透明度:水质要求清洁无毒,含氧量不低于2.5毫升/升,宜在4毫升/升以上。海马的视距在1米以上因此透明度以1.5以上较为适宜。
食性
海马的饵料主要有桡足类、端足类、枝角类动物以及各种虾类等。饵料的种类大小以不超过吻径为宜,否则吞不下。海马喜吃鲜活饵料,死的一定要保持新鲜,不能喂腐烂变质的饵料。海马苗要以活的桡足类才能养好。水温在20—27℃时,海马摄取的食物经4—6小时完全消化。在不同的发育阶段,糠虾的系数略有差异,一般饵料系数为4—7.5。
繁殖习性
海马雌雄异体,雄海马在性成熟时,肛门后有个育儿袋。海马繁殖季节在3—11月其中5—9月为盛期,繁殖季节的水温一般在20—30℃,其中以25—28℃为最适宜。
苗种生产
亲体选择
亲鱼选择:亲海马可以自行留种,也可以从外地引种或自然捕捞。不管来源如何,亲鱼均要选择体型完美,健壮活泼的个体。雌雄性比按1∶2至2∶1搭配。挑选的雌鱼要腹部膨大,生殖孔明显;雄鱼要育儿袋长和完整无损。亲鱼年龄以二年内为佳。
亲鱼运输:如果亲海马是从外地引种或自然海区捕捞而来的,则要做好亲鱼的运输工作。近途运输一般采用水桶、水篓或特制的运输容器,盛水湿运;远途运输多采用尼龙薄膜袋充氧运输,这是一种最为简便,安全可靠的方法。
亲鱼的精养:在海马繁殖季节到来之前,应注意对亲海马的精养工作,首先将雌雄海马分养,放养密度要比平常疏减一半。其次要保证饵料充足,不可中断,并尽可能投以优质,大小适宜的饵料,以保证亲海马有良好的活动和发育条件。在进行人工培育种苗前半个月左右,当水温逐渐回升至20℃时,再将雌雄亲海马一起混养,让其互相追逐,发情交配。当发现有已育儿的亲海马时,即将其移至产苗池饲养。每个产苗池一般放养2—3尾,以免因拥挤影响胚胎发育。此时应继续精心饲养,管理操作更要特别小心,力求海水比重和温度稳定,水质新鲜,空气流通、饲料充足
繁殖
海马可自行在水池发情交配和繁殖,因此不需要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繁殖。亲海马的胚胎发育完善,即自行产仔。当海马苗产出后,应立即与亲海马分开饲养
苗种培育
海马幼体对水温的适应性较成鱼差,特别对低温的适应性更差。当水温在22℃以下时,幼苗活动力弱,发育不良,育苗成活率低。培育海马苗的水温要力示稳定,换水时的前后温差最好不要超过2℃,同时注意保持水质新鲜清洁,防止污秽入池。 投饵及换水操作:健壮海马苗产出后,不久即可自由摄食,因此产出的当天便可开始投放饵料。一般刚产出后的2—3天内,投喂桡足类的无节幼虫或六肢幼体,以后随着苗体长大,投以小型以至大型桡足类成体或小端足类等。每天投饵3—4次。